在唐山学院的校园里,有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和同事敬重的教师——郭彩玲。2004年,她伴随着导师的“要想教给学生一碗,自己先会一桶”、“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谆谆教诲入职,怀着一份读书明理、经世致用的理想,坚持“以教书育人为事业,以学术研究为志业”的信念,始终坚守在高校教学科研一线。
郭彩玲老师在唐山学院执教二十年来,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够认真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在工作中。
师德师风,以德立身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做“四有”好老师。郭老师秉承“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优良传统,作为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
教书育人,以身示范
对于教学,她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问题,秉承“研严焱”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查阅大量的资料,力求将最前沿、最准确的知识与科研所得融入到学生专业教育和专业活动中。她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创建了“一心二统一三融合四链贯通”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她有着无尽的关爱和耐心。她会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如遇到困难,会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她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做学习的主人,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他们答疑解惑。在郭彩玲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她的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得到了较大提升。
对于新教师培训,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传授给新教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她认为,只有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科研创新,敢为人先
依托众多制造业聚集唐山的优势,钻研企业需求,郭彩玲老师致力于唐山及周边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设备自动化研究,为1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创建20余个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她的鼓励和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们还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获得了多项知识产权,还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她的科研成果也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
她承担的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研发的基于无人机图像的果园智能喷雾系统,农药利用率提高20%,为山地果园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参与项目师生40余名。
与北京云尚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共建“3D点云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举办3D扫描技术及点云应用研修班,300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了培训。经过严格考核后,有96名同学获得由企业颁发的“3D点云数据初级应用工程师”培训证书。与此同时,与相关专家建立技术交流群,学生可以与企业技术人员无缝交流,既掌握了技术知识,又了解了企业在该领域的具体需求,并利用业余时间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她义务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
与唐山龙泉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河北省汽车牵引座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在牵引座自动化摘挂、牵引座焊缝检测、牵引座数字化设计方面的合作,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参与本科学生100余人。
与长城汽车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就业实习基地研究与探索),搭建了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作人员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技术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与玉田印刷包装协会创办了印刷包装机械产业学院,并带领团队教师与企业一起探讨印刷包装机械震动和稳定性问题,其解决方案得到企业认可,为团队教师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奠定了基础。
她还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与企业拟定技术问题,组织开展学校范围内学科竞赛,这一举措,拉进了企业需求与学生专业的距离,不仅为企业解决了生产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
硕果累累,激励向前
近五年,她承担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省高层次人才项目、省教育厅青年拔尖项目、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市重点研发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1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7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已经转化,参与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部。
工作业绩突出,郭彩玲老师获得多项荣誉。她带领的智能装备数字化设计教师团队获河北省首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个人被评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河北省创新创业教学名师,2020年记功并荣获唐山学院科技标兵,2021年荣获唐山学院文明教师,2022年荣获唐山学院教学名师,2023年记功并荣获唐山学院第十届师德标兵。
回顾过去,郭彩玲老师为教育事业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展望未来,她将继续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她的事迹将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师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